打造有生命的教育
我们应赋予教育以生命,让教育本身不断长大。只有教育不断长大,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育是乔木而不是小草。小草虽然每年都在长,但由于一岁一枯荣,每年都是重新生长,导致永远不可能真正地长“大”。乔木尽管每年都有落叶,但乔木本身在长大。如果我们将孔子时代的教育视为一棵小树,那么经历二千五百年后,这棵教育之树应该根深叶茂,然而,我们却感受不到这棵树的长大,反而感受到现在的这棵教育之树是将孔子时代的那棵教育之树拔掉重新栽似的。
教师与教育的关系就犹如树叶与树的关系一下。尽管树叶终将落去,但它们都为树木的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还要打造教育本身,让教育这棵树万古长青,不断长大!每位教师都要关注自己内心的那棵教育小树,使之不断新陈代谢,不断长大,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只有这样,反过来才能推动社会那棵教育之树不断新陈代谢,不断成长,而不在是拔掉以前那棵教育老树,重栽一棵教育新树。
教育经历几千年的发展,那么多人为之努力过,其中不乏教育的名家大家,为什么教育之树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高大、那样枝繁叶茂呢?首先,教育有自己的魂魄、七经八脉和成长规律,强调生发与成长,而非对其进行加减法。历史上有人在教育之树上“强行”挂上一些东西或楔上几根钉,并将它们视为教育的东西,导致教育之树经脉不通,生命常常不能正常进行;其次,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能以点盖面。有人往往不能从系统角度来看待这棵教育之树,关注局部往往会导致将局部代替整体。此外,教育实施的对象是生命体,生命不能重来,不存在如果。就犹如路边的小草无人问津,它照样生长。如果按区域将之分成四块,分别让甲、乙、丙、丁四人来照料,甲采取适量浇水,乙采取施有机肥,丙施氮肥,丁施复合肥。结果他们的草都长得比无人问津的草长得好,如果谈成功的经验,他们四个人都有的谈。因为他们都是成功者,但却没有人去思考:小草到底长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长好?导致这四个人的成功都是相对的成功,并不能说他们将小草真正地培养好了。
我们如何来打造有生命的教育?首先将教育之树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新生儿的心中,引导其去呵护它、培养它,让它茁壮成长。也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如何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因材施教的方法,每人内心这棵教育之树长得如何与其本人成长情况是紧密相联的。人成功了,其心目培养的那棵教育之树也基本上是成功的。我们从这些成功的个案中找到“共性”的内容,然后,去成就社会教育那棵树,使之茁壮成长。当然,打造有生命的教育的方法、途径应该很多,需要我们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