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彭戈菲名校长工作室共读好书之《正面管教》
为了发挥引领作用,携手同伴学校共同发展,佛山市彭戈菲名校长工作室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展共读好书活动,必读与选读相结合,自读与辅导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效果显著,广受好评。本期推出4篇老师的读心得,以飨读者。
《正面管教》这本书放在桌面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能静下心来阅读,更别说写文章。但是,当我随着阅读的深入时,发现这本书如同宝藏一样,很多平时感到困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正面管教》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7月出版的图书。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外祖母。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本书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读者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享初读此书的感受。
和善与坚定并行
书中写到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和善即尊重学生,坚定即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和善并不意味着无原则无底线。学生难免犯错、违反规则,甚至触碰底线,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确地看到我们管理的原则,关于原则,不得退让,更不能妥协,不要给学生们试探挑战原则的机会。
审视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真是“坚定”有余而“和善”不足。平时面对犯错的学生急红眼,对他们大吼大叫甚至伤害人格时,我又何曾想起过对孩子的尊重呢?仅仅他们是孩子,我是老师吗?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面目可憎。书中还写到,生气时不能解决问题。回想起来,很多时候的决定都是在生气时做出的,那是多么可怕,难怪很多时候做出的决定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核心基石是尊重。面对犯错的学生时,首先做到心平气和,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尊重,要用和善的态度面对学生,同时坚定地守护原则,用理性的自己面对学生。
转移行为代替惩罚
从教20多年来,不管教哪一届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特别的学生,上课喜欢调皮捣蛋,下课经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学生屡教不改,经常让我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才好。气急之时,只能让学生站一会,写检讨,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这样或许会好上两三天,时间一长就又变回原形。然后再站,再写检讨,再请家长。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怪圈,面对抽屉一叠厚厚的检讨书,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
读了书中第五章:当心逻辑后果,让我知道了惩罚会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现在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惩罚造成的这四种后果,让我明白了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没有真正地从内心去改变,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
书中还写道: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当再次遇到类似事件时,我不再采用老一套的办法惩罚犯错的学生了,而是尝试转移学生的行为代替之前的惩罚手段。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学生每天进入课室前都要进行测量体温,有一天,班里脾气最暴躁的小衡,因为测量体温的事情与同学发生口角,如果不是刚好有老师经过,又是一起打架事件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小衡写检讨,而是让他认识错误以后,跟他商量,把每天测量体温这件事交给他来做。小衡看到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惩罚他,还让他给同学测温,他是相当高兴,并马上表态一定会完成好这件事。从此以后,小衡每天很早就来到班级,担负起为同学测温的重任,小衡的脾气也有所好转,班里的一个“炸药包”基本熄灭,小衡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正如书中所说,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更确信这一点。
多鼓励,少赞扬
读了书中第7章: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全新的认识。德雷克斯多次说过:“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在读《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鼓励与赞扬有什么不同,一度认为没什么大的区别。读了书中148页“鼓励与赞扬之间的不同”我明白其中的含义。
原来,平时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说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听写词语全对,老师太喜欢你了!”这些只是属于赞扬,指向的是做事的人,只针对完成了的、完美的结果,没有具体行为的描述,短期内有效,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在于,从长远角度看,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是要求我们在肯定孩子的时候,要描述出具体的行为。班级篮球比赛,我们班输了,同学们回到课室都垂头丧气的,有几个女同学甚至哭了。这时候,我走上讲台说:“篮球赛输了,大家很难过,老师也感同身受,但老师很欣慰。”听了我的话后,同学们都觉得很奇怪,输球了还欣慰?我继续说:“虽然输球了,但老师发现大家很团结,场上的球员每球必争,场下的同学一起鼓劲加油,令老师很受感动。有时候,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努力过,为我们今天的努力拼搏加油。”说完后,我带头鼓掌,开始稀稀拉拉的掌声到后来掌声雷动,随着掌声的响起,同学们的眼神都明亮起来了。
恰当的鼓励能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不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
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反思了以前和学生的相处模式,觉得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犯了错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学到的方法和管理工具落实到实践中去,尝试正面管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