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茶农——绿茶采摘》研学课程教案
指导单位:珠三角研学产业发展研究所
编辑单位:衢州莲合研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年龄段:10——12岁 |
负责老师:X老师 |
一、课前准备:(1分钟)地点:暂定 | ||
大家好,我是本次研学的指导师,X老师,欢迎大家来体验《我是小茶农——绿茶采摘》研学课程。 春天除了赏花踏青外,还有其它的打开方式吗? ——我们的答案是:有! 这个春天,相约茶乡,走进茶园, 一起去了解“一片叶子”的故事。 | ||
二、关于“茶”(14分钟)地点:暂定 | ||
活动目标: | 了解茶的发现、最早记录、发展、六大茶类、茶的作用、饮茶的禁忌 | |
活动准备: | PPT | |
同学们你们知道茶吗?喝过茶吗?喜欢喝茶吗? …… 你们知道茶是谁发现的吗?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之中。 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他也是传说中的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 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地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得出了这种植物能够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的肚子,但凡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 在周武王伐商灭封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就把茶作为贡品敬献给周武王。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现在所能够看见的文献资料里面,有着确切的茶的记载的,最早并且最可靠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这篇文章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学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中的"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说明"茶"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项,并且是用来待客的贵重之物,饮茶已开始在中产阶层中流行。
茶叶的发展史 原始社会(约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最早的茶作为药用,上古时代传说中,神农氏发现了茶的解毒作用。大禹治水时期,百姓纷纷病倒,靠“茶叶煨黑鱼”的药方使大家恢复健康。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茶作为食用的菜肴汤料。《晏子春秋》记载:“食脱栗之饭,炙三戈无卵,茗茶而已。”
三国(220—280),茶事越来越多的见诸文献记载。《三国志》记述吴国末帝担心韦曜不胜酒力,再酒席上偷偷用茶换下韦曜的酒,留下以茶代酒的佳话。西南地区视诸葛亮为茶神。 元代(1206~1368),元代茶事活动锐减,典故和文献记载也较少。其中蔡司沾《寄园丛话》记载:“余于白下获得一紫砂壶,镌有‘且吃茶’...... ”此被视作文人撰文描写茶艺用壶的发端。 清代(1616~1911),清代宫廷饮茶之风盛行,贡茶数量极大。茶具种类日趋丰富。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紫砂壶的制作。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康熙八年(1669)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康熙二十八年(1689)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河;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
近代: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递增,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六大茶类 1.绿茶(唐朝-元代) 绿茶,是我国最早创制的茶类,采摘茶树的新叶或芽,经杀青、揉捻、干燥制作成的饮品。 唐朝时就有了"蒸青团茶”的制法,唐代的煎茶法与宋代的点茶法用到的都是蒸青团茶。元代时,蒸青散茶制法更为精细,在加工过程中,通常按芽叶老嫩分别进行制作。
2.黄茶(中唐时期) 黄茶是中国历史上继绿茶之后出现的第二大茶类,现于中唐时期。黄茶起源在公元七世纪就已有生产,但当时黄茶不同于现在我们说的黄茶,它是由一种自然发黄的黄芽茶树品种的芽叶制成的。而现在所说的黄茶类,是指经过改进,在绿茶制作程序中加入“闷黄”工艺逐渐演变而来的。
“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实为黑茶无疑。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汉代时由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渠江镇生产的渠江皇家薄片,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方式制成的一种饮品。
4.红茶(明朝时期) 红茶源于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就由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白茶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发源于中国福建。其传统制法独特,不揉不炒,属于微发酵茶类。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
6.青茶——乌龙茶(明末清初) 青茶的起源最早在福建创制。较准确的应该是在明末清初出现(1600—1644年)。在清朝期间逐渐完善,制作工艺发展出了闽北、闽南、潮汕乌龙等种类。 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在乌龙茶的加工中,对茶进行发酵和烘焙改变茶原本的寒性变温。由此可推断清朝时期乌龙茶的制茶工艺已然成熟。
茶的作用 一、喝茶可以延缓衰老作用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的活性物质,,能够把体内的自由基给清除掉,降低身体出现过氧化的表现,从而预防皮肤衰老。 二、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作用 茶叶中含的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很重要的作用,茶多酚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防止过多摄入脂肪生成胆固醇等物质造成血管壁内脂肪沉淀,活血化瘀,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三、预防和抗癌作用 茶叶含的自然活性物质可以阻断亚硝酸盐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合成,提高免疫力。 美容护肤 茶叶近年来广泛用于各种护肤品,由于茶叶具有很多水溶性物质,它既能清除面部的油腻,还可以收敛毛孔,抗皮肤老化,具有消毒灭菌的作用,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五、醒脑提神作用 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可促进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起到醒脑提神的功效,我们也经常会说,困了喝杯茶提提神。 六、缓解疲劳作用 茶叶中含有很强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它有助于我们身体产生荷尔蒙,会让我们心情愉悦,缓解压力。不过晚上尽量避免喝茶,会影响我们的睡眠。 利尿清热作用 喝茶人体会摄入大量的水,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助于利尿,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水,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累, 八、防龋齿的作用 茶中含有氟,氟离子和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形成一种较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好比在牙齿上加了一个保护层,提高牙齿抗酸抗龋能力, 九、抗菌作用 茶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对肠胃炎,伤寒有一定的作用 十、保护视力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可转变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具有滋养眼睛的功效,可以减少 眼镜的疲劳,对视力减退也有好处。
饮茶的禁忌 01 忌空腹、饭后、睡前饮茶; 02 忌发烧、服药、经期饮茶; 03 忌浓茶、隔夜茶、霉变茶、串味茶、久泡茶、过烫茶、生茶、焦味茶; 04 忌孕妇、儿童、胃溃疡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失眠患者饮食。
| ||
三、认识绿茶(25分钟)地点:暂定 | ||
活动目标: | 了解绿茶的产区,以及各产地名茶;绿茶的特点、工艺、分类及代表茶;如何判断绿茶级别的高低;喝绿茶的作用及禁忌;绿茶的冲泡及保存;绿茶的采摘手法及级别标准 | |
活动准备: | PPT | |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茶叶晒干收藏,是绿茶加工的开始。在古代,更是连皇上也要抢鲜喝上一杯的贡品。如今,绿茶作为“国饮”,是中国受众最多、消费最大、传播最广泛、品种最丰富的茶类,产地遍布各地的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当之无愧的NO.1。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风靡了几千年,受尽世代文人茶客追捧的“不老传奇”~ 我国的各个茶产区几乎都生产绿茶,北到山东、甘肃、陕西,南到海南,都生产绿茶,其余的产区几乎涵盖了南方各省。妥妥的“大户人家”,家产遍布各地~ 在这么多产地中,究竟哪里的绿茶才是最好的呢?
江南茶区 - 狮峰山 | 西湖龙井西湖龙井有“狮”、“龙”、“云”、“虎”、“梅”五大核心产区之说,其中以“狮峰龙井”为最佳。
西南茶区 - 蒙顶山 | 蒙顶甘露“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句诗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也是蒙顶甘露、蒙顶黄芽的唯一产区。 * 蒙顶山 绿茶特点 — 绿 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不发酵茶,绿汤绿叶,香气滋味鲜醇爽口,微苦后回甘,耐人寻味。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呈绿色的干茶就一定是绿茶哦,比如一直因为绿色外形饱受争议的铁观音(清香型),就是名正言顺的乌龙茶。
绿茶工艺 —鲜叶 - 杀青 - 揉捻 - 干燥 - 鲜叶采摘 茶经言:凡采茶,在二、三、四月之间。这时候的茶树经过一整个秋冬的休养以及养分的累积,有机物质充足,氨基酸含量最高,香气也最鲜活,是其他季节的茶叶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些小嫩叶,大多被制成绿茶,不经发酵的工艺,更可以大程度的保留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 杀青
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杀青和干燥的方式不同,形成了绿茶不同的派系。 - 炒青绿茶:滚筒或锅炒干 在炒制的过程中,茶叶内的香气物质充分转化,因此炒青绿茶是绿茶中香气最好的。炒青是目前产量最多的绿茶,工艺发明于明代,按成品外形又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和卷曲炒青。
锅炒杀青后烘干的绿茶称为烘青,烘青的工艺可以让绿茶的外形不被破坏,大部分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用作熏制花茶的茶坯。
代表茶:
晒青是最原始的加工工艺,以大叶种为主,这类茶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口感上的收敛性和刺激性较强。主要作为加工紧压茶的原料,如青砖、茯砖、沱茶等。普洱生茶(散茶)严格意义上也属晒青绿茶。
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利用蒸汽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蒸青绿茶以鲜为贵,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产自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唐朝时蒸青制法传至日本并沿用至今,因此日本绿茶也多以蒸青为主。
绿茶级别高低,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都会不一样。
一般级别高的绿茶,原料更细嫩,完整,且原料的大小、颜色等较一致,色泽润,茶汤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持久,滋味厚、鲜醇,回甘足。
喝绿茶,有什么好处?
① 绿茶的茶多酚含量高,可抗氧化、抗辐射、抗衰老;
② 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思维的敏捷度;
③ 饭后用绿茶漱口,可清新口气、预防龋齿;
④ 绿茶可杀菌消炎、清热降火、改善消化不良的现象等等。
喝绿茶的禁忌: 肝脏病人忌喝,绿茶中咖啡碱经肝脏代谢,饮茶过多损害肝功能。 绿茶含有一种物质会阻止新生血管生成,孕妇和手术病人不宜喝,胃寒的人不宜喝。
如何泡好一杯绿茶?
绿茶细嫩,最好用80-90℃的水温冲泡,绿茶与水的比例以 1:50 为宜。
此外,绿茶忌闷,不宜用聚温的茶具冲泡,如紫砂壶、保温杯等,推荐用玻璃杯泡,散热快,而且美观。
这么做,避免了泡出的绿茶变黄、鲜醇味减弱、苦涩感增重。
绿茶该如何存放?
人们常说,喝绿茶,要新。
绿茶放太久,内含物质会被氧化,色泽变暗变黄、香气沉闷、茶汤浑浊,品质下降。
所以,存放绿茶,最好密封、低温保存,以及注意防潮和避光。 我们可以将近期不喝的绿茶,放在冰箱里,多套几层袋子,确保隔绝异味。当然,最好是尽早喝完。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西湖龙井的采摘手法以及级别标准。 茶树的萌芽,经历越冬芽分化—膨大—鳞片展—鱼叶展—真叶展(一叶、二叶、三叶、四叶……),直至形成驻芽。
真叶:茶树叶片一般指真叶,一芽一叶、二叶、三叶……中的叶便是真叶。 鳞片:鳞片又称越冬叶、过冬叶,它的质地较硬,在茶芽生长中起到保护嫩芽的作用。但等茶芽可以采摘的时候,鳞片就会悄悄脱落,找不到它的踪迹了。 鱼叶:鱼叶是发育不完全的真叶,具有鳞片和真叶的中间性状。它的主要功能是辅育幼芽,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给幼嫩的茶芽提供养分。 蒂头:蒂头其实指的就是茶树尖端新生茶芽下部的叶茎,基本上为一年生茎干还未木质化的部分。 手工采茶是名优茶采摘最普遍的方法。手工采摘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成品茶的品质,尤其是早春名优绿茶。正确的手工采摘方法是提手采摘,即掌心向下,拇指和食指夹住鱼叶以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茶叶折落掌心;保持芽叶完整、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和老叶;不宜掐采、捋采、抓采和带蒂头采。
提采方法,大拇指与食指指腹捏住鱼叶以上的嫩茎,向正上方轻提,脆嫩的芽叶与蒂头就分离了。
西湖龙井的采摘级别标准 特级龙井: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 特级龙井一般是采自明前时节,因为是第一拨采的,所以茶叶较为饱满,比较均匀,价格也较高。特级龙井扁平光滑,匀整,匀净,色泽为嫩绿呈定光色。香气鲜嫩馥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幼嫩成朵。
一级龙井: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 一级芽头也比较多,第二叶第三叶对比特级差别就比较大了,一级一般是雨前茶。一级龙井扁平尚尖削,匀齐洁净,色泽为翠绿尚润。香气属于嫩香,汤色黄绿明,滋味为鲜醇爽口,叶底为细嫩显芽。
二级龙井: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 二级龙井的第二、第三叶是深绿色,芽头也比较少,每片茶叶长度较前面两个等级也较长。二级龙井扁平有芽锋,尚匀齐,洁净,色泽为绿中带翠,香气为清香。汤色黄绿尚明,滋味为鲜醇,叶底细嫩尚显芽。
三级龙井: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 三级的茶叶每一颗都比较大,比较长,叶长于芽,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过4cm。三级龙井品质特点为扁平稍狭、略带阔条,尚匀洁净绿润。汤色尚黄绿,滋味尚醇,叶底尚嫩匀。
四级龙井: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叶长于芽,有部分嫩的对夹叶。 四级龙井品质特点为扁平稍狭、略带阔条,尚匀洁净绿润。汤色尚黄绿,滋味尚醇。
西湖龙井等级越高品质越好,最好的为明前茶。此外,西湖龙井按产地分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按季节分有春秋茶之分。
| ||
四、踏青采摘绿茶(45分钟)地点:暂定 | ||
活动目标: | 体验采摘绿茶 | |
活动准备: | PPT、草帽、背篓 | |
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化身小茶农,来到我们西湖龙井的产区体验茶农最原始的采茶生活。同学们分为4组,比赛采茶,时间是30分钟,看看最后哪个组的茶采的又多又好!在开始之前,我们还是要认真看一下采摘师傅的示范哦!最后由采摘师傅判定今天的采茶冠军,我们会有精美的小奖品赠送!
…… 同学们,采摘时间到!我们把采摘好的嫩叶交给采摘师傅评定,一起看看自己的采摘成果吧! | ||
五、收获与分享(5分钟) | ||
同学们我们一起恭喜今天的获胜组,现在我们一边喝绿茶一边来分享自己的收获、经验或者感想! 说的都不错,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下脚步,年复一年的追逐着枝头上的这抹“鲜嫩”。从鲜叶到成茶,一杯上好的绿茶,来之不易。每一道工序,都是古老的传承,每一根小小的嫩芽,都承载着无数茶客对于春的期待。我们今天了解了绿茶的知识并且体验了绿茶采摘,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还有很多关于“茶”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学习去传承,期待我们下次再见!今天的家庭任务是为绿茶设计一张电子手抄报哦! | ||
六、结束语 | ||
今天的研学课程到这里就结束啦!非常感谢同学们陪老师度过的愉快时光,期待我们下次再见! | ||
七、课程反思 | ||
点击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