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教育 科学素养 科素课程 科学课程 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互联网 查看: 时间:12-16 01:58

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早期的科学教育会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同一般公众相比,有其独特的群体特点,例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具有学科化倾向、学生间差异明显等。因此,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尤其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1、科学课程

小学阶段的课程也有涉及科学技术的,但是只有科学课是专门的、集中的、定位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

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中所得到的科学知识,对于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有益的,但这种认知又具有明显的不足。一是以零散的方式储存于自己的经验体系中,比较凌乱;二是往往就事论事,迁移性弱,比较肤浅;三是主观性强,缺少理性分析甚至形成某些错误认识,比较片面。

因此,以课程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极为重要。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正确引导,错误便会在他们的意识中不断重复进而强化。此外,虽然小学科学课的内容几乎全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教师的点拨,他们能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这些不经意的科学吗?所以,小学的科学课程,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保证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课程系统地、分层次地学习,才能保证学生对科学认知的逻辑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保证自己所确认的内容是正确的。如果自己所确信的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科学的,还如何期望用这种认知去建构更为广阔的科学?所以,科学课程必须成为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

但是,科学课程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的,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如果单靠科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应该放宽视野,懂得处处留心皆科学,事事都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2、科学阅读

在小学阶段,阅读通常是语文教师所提倡的活动,通过学生阅读,实现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学积淀、知识拓展。一种较高水平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强调平日的养成,通过一种日臻内化的模式逐渐提高。有效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回忆、想象,更包括了学生的思考,以及自身精神对文本内涵的感受与体悟。

就科学阅读来说,把握其内涵是首先要做的事情。科学阅读是指向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阅读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回顾科学素养的几个关键要素,从而明确学生的科学阅读应该从哪里开始。

人类除条件反射外的一切行为都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尤以知识性认知为主。科学阅读也要从科学知识入手。首先要阅读与科学知识直接关联的内容,这些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内容,不是那些专业的物理知识或化学知识,也不是关于如何迈开双脚走路的知识,而是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这个“最基本”应当结合并满足阅读者的生活状态。然而,这个“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很难界定,因为我们无法从无限的知识中选择一些出来,然后画上一条线,对人们说“由于你不知道这些知识,所以认定你为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另外,科学知识是无限的,更是在不断发展的,彼时所需的科学素养,此时并不一定适用。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尽相同,我们每个人所处的“此时”也不尽相同,那么很难为所有人划定一个共同标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科学技术活动

这里说的科学技术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科技制作、创造发明、科技论文、实验报告等活动。这类活动不同于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实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验证、探究,而是一种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非教学活动。

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包括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必要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也都是必需的。从教材、教师那里,学生已经能够获得较为完善、准确的内容,但如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将所学所得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加以利用,他们就可以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

其实,科学技术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平台,激发他们的科学精神。它需要调动学生本人的整体科学素养,让学生提取自己关于科学的一切认知,寻找或实践操作技术和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一个综合系统的提升机会。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学生通常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性,因为他们经常能在其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甚至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传统的科学技术活动有许多,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都有不小的促进作用,如科技文化节、科技创新节、科技论文比赛等。

如今,小学又兴起了另一种形式——科学技术类的校本课程,一些学校甚至还成立了科学技术社团,虽然它们与科学课一样都有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差别极大。这种科技类校本或选修课程,大多以活动或项目形式出现,这种方式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能够将动力与兴趣相结合,从而更容易开展创新性活动。

4、生活实践

如果以上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主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话,那么还应当注意一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如果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却打心底就排斥、不认同科学,那么他依然算不上是一个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

科学素养理应包括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赞同与认可。在生活中,他能够自觉地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思考;在实践中,他将生活本身当作一门关于科学的学问,将在科学课程、科技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思想带到生活中来。比如做事要严谨认真、推测要有根有据等。如此,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未注明“来源:儒师道•教育资源平台”均由合作方或注册用户上传,若内容侵犯您商业秘密、著作权、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提交反馈,也可以根据平台页脚处联系方式与网站管理联系,以便处理。

头条热榜

换一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