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旅行正是热门,如何进行研学课程研发设计?
近年来,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已成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和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红色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借助区域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应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开发出符合新时代中小学生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呢?
01
红色研学旅行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有效依托区域资源。
以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为标志,研学旅行开始在各地陆续开展。
但各地开展水平参差不齐,既有“旅而不学”的现象,又有千篇一律的情形。
研学模式的雷同现象在红色研学中也存在研学目的地多为当地烈士陵园,形式多为敬献花篮、宣读誓词,或聆听标准解说词,主题多为铭记先烈或珍爱和平。
地域特色的缺失使红色研学旅行主题单一、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事实上,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以山西为例。
山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和革命遗址孕育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若能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用当地资源来教育当地中小学生。
不仅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还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符合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规律。
(二)未能深度契合课堂教学。
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一般为专题纪念馆、革命遗址、名人故居或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些场所接待的展陈设计和通用讲解词主要面向党政干部、老年人等成年游客,侧重理想信念、党性教育等内容。
针对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专门设计略显不足。
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如旅行社)对旅游熟悉,却不了解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陪同教师虽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却不懂旅游,导致红色研学与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契合。
事实上,中小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和语文课堂上早已熟悉和掌握一些中国革命历史知识和英雄人物事迹。
若能与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相结合,必将激活学生原有认知并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从而取得更佳的研学效果。
(三)红色研学未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根据教育部《意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
该年龄段学生均为00后,大多数成长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父辈也以80后为主体,全家均未经历革命战争和艰苦创业年代,对于红色文化易产生疏远感;
再加上以娱乐和游戏为主的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学生们通过手机追逐仙侠剧偶像、网络主播和网游达人的时间远多于对革命英雄和红色历史的学习时间。
而部分红色研学旅行的内容与呈现方式未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不能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效果必然会被学生对其他信息的吸收所抵消。
破解以上问题,必须探索红色研学旅行规律,创新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展基于区域特色的主题设计和线路策划。
02
结合区域特色设计红色研学旅行产品
为避免研学产品的同质化,红色研学旅行产品设计首先应当在主题策划和活动设计中强化区域特色,同时打造红色研学旅行线路产品,并推动区域红色研学资源的跨界融合。
(一)在当地资源中提炼立意高远的红色主题。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红色文化,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留下的革命遗址遍布中华大地,是各地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的丰富资源。
研学旅行应以本省(市)资源为依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紧密联系课本知识,拓展创新思维。
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蕴含的红色精神,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提炼出立意高远的主题,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起来。
▪一是聚焦红色精神,强化立德树人。
红色研学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相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红色文化的内涵。
如太行精神中就包含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操、艰苦奋斗等丰富内涵,吕梁精神中包括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等丰富内涵,这些主题都是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财富。
▪二是整合区域资源,挖掘德育素材。
如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中国有了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战争的胜利”等历史知识。
小学生对这些知识难以有深刻的理解,若能结合高君宇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太原解放纪念馆研学。
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场景,就能达成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的目标。
同样,初中八年级《历史》中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点,若能结合昔阳大寨、平顺西沟和陵川锡崖沟、右玉县的研学。
学生就不仅可以直接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翻身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还可以获得劳动精神和艰苦奋斗教育。
许多高中生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缺乏直观体验和认知。
在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史遗迹研学旅行中,就应突出万众一心抗击侵略的主题。
让大家通过全民抗战中人民群众的历史贡献和解放战争中人民踊跃参军和支前来深刻理解这一理论。
山西省可依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路居馆(岢岚、代县)、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阳曲)等研学点开展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三是体现地域特色,增强时代气息。
中国大地从到现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使得红色文化与当今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了疏离感。
若能找到历史人物和当代青年的共通点,则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例如,到高君宇故居研学,以“山村少年的成功逆袭”或“北大高才生的信仰之路”为题目。
挖掘高君宇的奋斗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比单纯地介绍他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更能吸引中小学生。
(二)因地制宜开发多样化红色研学活动。
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如果说研学主题是灵魂的话,研学模式就是载体。
若要将红色研学之旅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吸纳,给中小学生带来润物无声、受益终身的情感体验,就需要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的多样研学活动。
▪一是转变单向模式,加强互动体验。
传统的红色教育以单向的讲述为主,这对于有一定社会阅历和历史知识的成年人效果较好,而对于中小学生则效果欠佳。
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学生们,习惯于交互式和参与式学习,只有设计出多样化的体验式、实景式研学模式,才能达到研学效果。
如武乡县依托八路军文化园等当地红色资源,成立“太行少年军校”,开展“穿一回军装、照一张军像、当一天八路军”“扛步枪、吃小米饭、住老区炕”“唱抗战歌曲、看抗战戏剧”等实景式红色研学活动。
生动再现了当年老区人民抗战的真实情景,并由教官和老师引导学员进入相关场景。
这些生动的研学课程不仅让大家在穿越时空的体验中感悟红色历史,而且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带领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从感悟、进步到蜕变、超越,实现“快乐体验,健康成长”。
▪二是挖掘感人故事,优化研学体验。
例如,去武乡县进行抗战主题的研学。
与单纯的参观遗址故居相比,让学生们亲自诵读左权将军在太行山上写给妻女和母亲的红色家书,他们往往更能深刻感受左权将军的家国情怀,领略其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
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学生讲述晋绥边区人民为抗击日寇侵略、支援八路军作战提供无私物质支持和作出巨大牺牲的感人故事。
能够让大家对于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历史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三是结合热点话题,创新表述方式。
要让新时代的中小学生认同红色文化,就需要让大家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常学常新、历久弥新。
如对白求恩精神的学习,若能结合抗击肺炎中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设计“向身边英雄致敬”的演讲环节。
让大家在同学们的讲述中懂得每个时代都有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的英雄,深化对“英雄出自平凡”主题的认知。
(三)整合区域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旅行线路。
产品构建有区域特色的红色研学产品体系,不仅需要对单一景点研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和聚焦。
而且需要串联多个景点形成红色研学旅行线路,通过不同景点的组合,强化研学旅行主题,提升研学旅行体验效果。
根据中小学生学习特点和教育部建议,以2日左右的研学旅行线路为宜,以便于节假日或周末组织出行。
以太原市的中小学研学为例。
整合周边红色资源,就可以组织烽火太行2日游、英雄吕梁2日游、铁血东征2日游和革命龙城1日游。
这四条线路基本上涵盖了山西省域内的主要红色纪念场馆。
对于强化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民族观。
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都有重要意义。
(四)推动区域红色研学资源的跨界融合。
在红色研学中融入其他类型的旅行,在保留红色精神内核的前提下,使红色研学旅行与生态研学、科技研学、传统文化研学、历史古迹研学等有机结合。
让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市情、省情、国情,在研学旅行中既能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也能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推动红色研学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例如,到娄烦县开展研学旅行,就可以把高君宇故居和汾河水库两个景点结合起来。
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态环保教育相融合,再加上对高速公路沿途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讲解和讨论。
还可以将“在转型发展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省情教育融入其中,真正实现研学旅行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
03
多方助力打造区域特色红色研学产品
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野和社会,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尚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
研学产品的开发和研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红色研学旅行更需如此。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区域市场体系。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
各省文化与旅游行政部门应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红色研学旅行实施指导意见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区域主题策划与产品设计。
在条件较成熟的区域,由政府搭建研学旅行平台,形成“学校+承办机构+红色研学基地”互动合作的良好模式,并且可以尝试引入社会实力资本,推动优质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的打造。
二是强化研学产品设计,创新红色研学模式。
旅行社和研学基地应根据当地资源分布,结合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开发有针对性的红色研学旅游线路产品。
产品设计中强化课程化思维,综合考虑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的设计。
突出研学主题,创新活动安排,完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且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研学模式。
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培训,打造红色研学人才体系。
红色经典景区应大力培训针对中小学生的红色研学专职讲解员;
各级旅游院校应通过开设课程和增设专业方向的办法,加快培养红色旅游讲解与策划人才;
相关社会机构应加快培养研学导师,尽快满足“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