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资讯> 政策解析> 正文

双减后,如何让孩子在家庭中助力成长?

来源:互联网 查看:383 时间:08-03 03:57

《双减》实行一年左右期间,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由于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在家庭中一言一行都是小孩子的学习对象。而在双减下,孩子放学后的教育工作全都需要父母来做。那么,如何让小孩在家庭中助力成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减后,如何让孩子在家庭中助力成长?


一、陪伴孩子

陪伴才是教育,也是帮助孩子成长的礼物。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父母的爱心、细心、耐心、精心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和精神慰籍。

过去,家长陪伴孩子大多是上辅导班,是写作业。现在“双减”之后,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同过去也不一样了。

家长可以陪孩子运动;陪孩子劳动;陪孩子看电影;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逛书店;陪孩子参观博物馆;陪孩子走进大自然;陪孩子欣赏天高云淡,流水潺潺;陪孩子感受碧波荡漾,层林尽染……

这些陪伴孩子,虽然不能帮助孩子直接获取分数,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愉悦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尽情地享受快乐的时光和幸福的童年。

二、指导孩子

如果说知识主要是在学校学到的,那么孩子的品性与德行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指导教育莫过于示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且是永远的老师,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情绪控制、心态调适、精神塑造、毅力锻造等方面,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开导和指导,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三、督促孩子

“双减”后,减少书面家庭作业,但并不等于没有家庭作业。老师们通常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比如:读读课文、背背古诗;还有一些“实践作业”,比如:做家务、做手工、做公益、做社会调查等。

这些作业,富有弹性,难以量化,也很难逐一检查,靠的是学生的自律和自觉。

但是对于中小学生,又特别是小学生来说,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培养出来,此时就需要家长的督促。

在督促中,让孩子体验非书面作业的乐趣,完成相应的“弹性”作业;在督促中,让孩子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自主到自主,让孩子的良好的自觉性日益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

四、与孩子共读

在学校,可以“师生共读”;在家里,需要“亲子共读”。

孩子的阅读,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亲密相处的方式,更是家庭教育中一道曼妙的风景。

在亲子共读中,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亲子感情;在亲子共读中,让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灵密码;在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体验“岁月静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共读中,让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学习,互为促进,共同成长。

五、关注孩子

家长关注孩子,不应该只关注孩子作业做没做完;孩子又考了多少分数;孩子在班上排多少名。

除此之外,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幸福感。

我以为,孩子的成长永远比成才重要;孩子的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孩子的快乐健康永远比分数和排名重要。

就像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台词一样:“我的孩子,我就让他健康快乐就行了。”

大自然给不同的孩子赋予了不同的禀赋和特长,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考满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上名校;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成为科学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当明星。就像大自然为鱼儿提供水塘,为鸟儿提供树林,为骆驼提供沙漠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既然他们生来独特,又何必非得按照统一的模式,按照唯一的分数标准,把他们培养成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呢?

六、理解教师

落实“双减”,推行课后服务,无形中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教师默默地做了“双减”的兜底者,比过去担当了更多的责任。

而家长呢?家庭培训支出减少了;亲子关系和谐了;家庭幸福感增强了;家长自己接送孩子的时间合适了;原本漫漫长夜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也变成了“母慈子孝”了。

家长在享受“双减”的“红利”的同时,更应该尽量读懂学校老师的不容易,理解老师的艰辛,对老师的工作尽可能地给予支持。

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与善待,既反映出自身的素质修养,又体现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更是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

七、家长能力水平提升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为了图省事就掏些钱把孩子甩给培训班了事。“双减”之后,学科培训班没有了,课后对孩子的教育,将回归到家庭,回归到家长。

当下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专业知识,都需要持证上岗,而唯独当父母、当家长,却不需要持证就能上岗,不少人稀里糊涂便成了孩子的父母,当上了家长。

一些家长在育儿路上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少得可怜,出现了本领恐慌。特别是不少家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教育变革,更是不知所措,备感迷茫。

因此,“双减”后,家长们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尽可能参加一些家长培训班,多听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多关注一些家庭教育公众号,多买一些家庭教育图书自学,多向周边有家庭教育经验的朋友们交流探讨。

家长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教育孩子的素养提升了,才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与质量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家教问题,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虽然家长们知道“减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毕竟还要面对升学的压力,心里仍然会感到担忧和不安,我想,做好以上这七点对于破解“双减”下家长们产生的新的焦虑会有所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未注明“来源:师汇通•教育资源平台”均由合作方或注册用户上传,若内容侵犯您商业秘密、著作权、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提交反馈,也可以根据平台页脚处联系方式与网站管理联系,以便处理。

头条热榜

换一批

推荐资讯